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对东莞市供销社经验的思考
发表日期:2012-06-14 10:05:25   作者:张井    来源:bt365手机客户端

东莞市供销社今天总结“十五”以来,也就是2001年上届领导班子建立以来的经验。我的发言不是补充说经验,而是说听了经验介绍引起的思考,其中有些是对经验的分析。
      一、对应新情况新问题,构建全新供销社模式
      2001年,是“十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上届领导班子建立之年,上届领导班子一到位,应要制订本供销社的“十五”规划,面临着一个要构建什么模式的东莞供销社的重大问题。
      形势决定任务,当时的客观情况和问题决定构建供销社的模式。当时与供销社模式有关的客观形势主要是:
     (一)农村的生产关系和农业经济严重落后于城市,农业严重落后于工业。农村领域实行了家庭承包经营很久,还基本没有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党和政府虽然大力提倡试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但主要因为缺少龙头企业而很少推行。所以我国的农业基本上还是小农经济。
     (二)农村市场是小商贩的天下。过去作为农村流通主渠道的供销社在改革中大都解体了。过去国营商业只管城市,不管农村,但还下伸到重点镇去,改制后,连重点镇也不下伸了。由于农村商业比较效益低(注:商业比较效益,是用单传投资、单位经营面积和员工人均营业额、利润额的比较),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外资商业和大中型的私营企业,只在城市争夺市场,而不愿将网点办到农村去,现代商业的新形式、新业态更不肯下乡。所以农村市场是私营小商小贩的天下。新兴农产品批发市场,也是以小生产、小流通为主体,市场混乱无序,坑蒙拐骗,欺行霸市严重。农业的小生产不是与大市场联系,而是与小市场联系。农民卖难买难,出卖农产品,出现了“中间赚到笑,两头激到跳”(农民因农产品价格被压低,城市消费因农产品价格被抬高而跳;农产品买卖的中间商人则获得整额利润而笑)。农民购买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商品,不但不方便和价格昂贵,而且常常买到假冒伪劣商品,农村成了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地和销售地。农村商业的落后,公有制主渠道和龙头企业的缺失,又影响了农业产业化体制、“订单农业”制度的推行和专业商品生产基地的建立。
      (三)农村供销社的改革政策保守落后。在2000年前的一段很长时间,对供销社改革实行了一些保守落后“作茧自缚”和“一步三回头”的政策规定(主要是用小农经济时期和计划经济体制好的供销社的模式来规范现在的供销社改革),导致供销社网络支离破碎,供销社系统基本解体。
       以上是全国的一般情况,而我们所在的东莞市情况大不相同,风景这边独好。东莞是全国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最高,商业最发达的地级城市之一。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城镇化,昔日的农村已经变成了工业区、商业区,昔日的农民已经变成了城镇居民,农业的比重很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不大。然而城市商业虽然很发达,生意很红火,但是农村流通也相对落后,新的商业形式和业态也基本不到农村去,居住在昔日农村区域的居民购置价高耐用商品还是舍近求远到城镇去买。还要特别提到的,东莞市居住着人数比本地人数大数倍的外来务工者,他们其实是居住在莞的经济落后省份的农民,购买力很低,要求就近购买廉价商品。东莞原来的国营商业经过改制已不复存在了。供销社却还存在,但已进入困境。由于供销社是公有商业,责无旁贷的在城乡市场中全面肩负着主导或主渠道作用。而且供销社还具有较多的物业,即所谓“大船破了还有三斤钉”;保留了基本网络,网络就是资源,就是生产力。只不过历史债务很重,流动资本短缺,难以开展正常经营。
       综观全国和东莞的形势和问题,既有许多不利条件,也有不少有利条件。面对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面临的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于是增加了信心,鼓足了勇气,迎接新任务。
       当时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要求我们不能犯经验主义,遵循小农经济和计划经济的旧模式办供销社,也不能犯教条主义,只作“录音机”和“传声筒”,完全按事实已经证明曾使全国供销社陷入困境,甚至解体的上级规定办供销社。上级有些规定即使适合全国供销社的一般情况,也未必完全适合东莞供销社的特殊情况。我们应当创建适合东莞特色的供销社模式。例如我们提出“有市有事,有事有为,有为有位”,这是信心的表现。又如我们又提出“跟着市场走,跟着城市走”。“跟着市场走”的前半句,大家是统一认识的;但“跟着城市走”的后半句,是与当时上级文件提的供销社扎根农村,是农村商业,为“三农服务”的说法上是相反的。但它完全适合已经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东莞。两句在表述上似是相反的话,在为生产服务,为多数人服务的涵义上统一起来了。东莞的工业是反哺农业,城镇是支持农村的,且东莞的城市是东莞的基本方面,是城乡这对矛盾中的绝对主导方面,所以跟着城市走,推动城市更有力地支持带动农村,它包括了更有效地为“三农”服务。再如当时供销社的政策规定,把“合作”的概念,局限于“一人一股,表决一人一票,按劳分红”的合作制。反对其他形式的“合作”,不许实行股份制,限制股份合作制,只许农民参加合作,不许其他人参加合作,认为这样才是“真正农民的集体经济”,更不承认各种形式的联合是合作。应当知道,“一人一股,一人一票,按劳分红”的合作制,只是原生态的,初级的合作制。它只适合于小生产、小规模和劳动密集型经济的要求。股份制实质是现代化、高级形式的合作制,它适合现代化、大规模、资本密集型、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要求。各种形式的联合,则是扩大了的、多层次的合作制、股份制。它适合更大规模的经济要求。没有联合,就没有集团,没有连锁,没有联盟,没有多元化经营,没有关系稳定牢固的网络。当时的供销社原则,是不准以盈利为目的的。把盈利与服务完全对立起来,分裂开来,实际上否定了供销社的企业性质、商业性质,把供销社作为公共福利机构。那样做,供销社是无法自我发展但会自我萎缩直到消亡的。从“十五”规划开始,东莞市供销社就完全冲破了上述自我限制。实行城乡结合、产商结合、资产管理与经营管理结合、专业为主与多元经营结合、主导作用与主渠道作用结合、统筹兼顾与为农服务结合,通过共建共享和搞活流通以服务各方。
       我们按照这些原则来改革和建设供销社,初时只知道这样做才符合东莞的具体情况,而且不会违反供销社合作为民的实质,并不是自觉地构建什么模式的供销社。经过六、七年实践,供销社取得了显著成绩,各项经济指标每年都以百分之几十,今年上半年也以百分之二十多的幅度增长,我们的指标增长率没有随绝对值的增大而递减,相反而增加,这叫良性循环。东莞供销社的做法,是完全符合今年中央第一号文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有关加强农村现代化流通体系建设要求的精神,原来我们无意中构建出一个全新供销社的雏型。它的“全新”性,还表现在它是文化供销社、学习型供销社、创新型供销社。
       二、抓住主要矛盾,搞活供销社全盘工作
       回忆2001年的东莞市供销社,工作千头万绪,百废待兴。究竟什么是主要矛盾,集中全力抓住解决它,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呢?东莞市供销社果然分先后缓急,每个时期都正确抓准并联解决了主要矛盾,搞活了全盘工作。我认为这些主要矛盾是:
       一是最先集中主要力量,采取主动积极态度,用尽优惠政策,想尽千方百计,化解了11亿多元的企业内外历史债务,把供销社从困境中解脱出来,从被动转化为主动,使企业效益跨越式飞跃。
       二是重组经营供销社的房地产资源。房地产是供销社的传家宝,是供销社最大的和宝贵的资源。但在当时,它只是一种分散、闲置、不产生价值,或低价浪费使用的活资源,供销社基本只是把它保管起来,不使掉失。这不算是经营。在第一个主要矛盾基本化解后,适时地把它作为第二个主要矛盾来解决。对房地产的潜在资源,通过策划、重组、搭配、调整、建设,把它用于最有效用的项目,主要是与建设市场商铺结合,把它变成了商业地产进行经营,提高级差地租,成为不断增值的资源。
       三是进入“十一五”的第一年,又正确抓住了第三个主要矛盾,就是重中之重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这也是一个作用重大、前程无量的工程。它的背景是,东莞是一个工业大市,必然是一个废品回收利用大市。它不但是经营额大,利润率高的行业,而且通过实施这项工程,有利于推动东莞建设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样供销社也就成为资源节约型企业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实现产销结合,异地生产,扩大经营项目和企业规模。
       三、培育和谐文化,打造和谐文化供销社
       不论中国或外国,在现代管理理论中,早就有企业文化的概念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张。但与我们现在所提的培育和谐文化,打造和谐文化供销社(或企业)比较,有很大不同。第一点,指导思想不同,我们现在所说的企业文化,是以最新的和谐理论为指导,而传统的企业文化则不是以和谐理念为指导。第二点,文化作用重要地位不同。提建设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要有文化的内容,文化只是企业中的一个因素;而我们现在提打造和谐文化供销社,是指我们现在新经营管理的供销社,不仅是物质的供销社,而且是文化的供销社,它所提供给社会和人民的,不仅是物质的商品,而且也是文化的东西,文化不仅是供销社内部的因素,而且是与物质同等重要、形影不离的东西。第三点不同是企业文化只是说这个企业中的文化因素是与物质因素相融合,推动物质价值的发展。而提文化企业,这个企业的文化,所谓文化资本,是指文化因素资本是能够创造价值,文化中的知识、智力因素、创造精神因素、创造精神因素和搞好人际关系的和谐因素(协作会发生新的效率),转化为物质增值,是无中生有的。
       东莞市供销社在什么背景中,从建设企业文化转变为打造文化企业呢?这是因为党中央从2004年9月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和谐的理念,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随后又多次阐述和谐理论与和谐社会任务,使我们不断提高了对和谐理论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并逐渐加强贯彻。去年10月11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和谐文化”的新概念,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基层。”“倡导和谐理论,培育和谐精神”。《决定》的这些指示,告诉我们不仅要构建和谐社会,例如国家的体制、政策和战略要和谐,而且要在全体人民中培育和谐理论,构建和谐的基层(企业),也指出了企业文化的内容是培育和谐精神。这就把文化建设、特别是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东莞市供销社的领导和骨干,对中央这一指示很敏感,认为我们过去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建设企业文化的力度还不够,于是中央《决定》一公布,就于去年10月19日至20日,在龙门召开了文化供销社理论研讨会,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学习讨论还安排我在会上作了《和谐哲理和企业和谐文化》的主题发言。今年2月,又在东莞市供销社2006年总结表彰大会上,提出了“建设和谐供销社文化”的构思,实施“文化供销社工程”。实施“文化供销社工程”虽然只有半年时间,全体员工对和谐理论和企业文化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又取得了新的巨大成绩。今年上半年,东莞市供销社的经济指标又以百分之二十几的幅度增长,和谐气氛进一步加浓。东莞市供销社同仁,对这个问题理解得这么正确,行动这么迅速,是一个重要经验。我们提出构建全新供销社模式,特别体现在我们要打造文化供销社。
       我今天再谈几点对“打造和谐文化供销社”这个问题的新认识:
      (一)什么叫“文化”?文化有狭义和广义的解释。最狭义的解释是,指读书识字计算,文化程度和学历,广义一点的解释是文化领域,把全社会的事情,分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领域,文化领域包括教育、文艺、科技、道德、信仰、语言、民族等。最广义的解释是,世界上只有两类东西,一类叫物质或叫物质财富,一类叫精神,文化归是精神,或叫精神世界,或叫精神财富,文化为根到底是人脑的产物。物质和文化是两个不同的东西,两者有时候可以分开,有时候不能分开。例如一个人,人的肢体、骨肉、血管、神经、大脑是物质;它的思维大脑的功能、思维、记录、知识、性格、道德等等是文化。人死了,只有物质,但成了驱体;它的文化(精神)俗话又叫灵魂都消失了。但又可以离开躯体而流传下来,变成了传统,变成精神财富。
我们现在新说的文化,不是狭义的或较为广义的文化,而是只区别于物质的最广泛的文化。文化按其对社会影响而言,可分为倒退、落后、中性和先进的文化,和谐是一种属于先进的文化。文化又有历史性(时代性)、阶级性(阶层性)、民族性、派别性、群体性、地域性、单位性。企业文化是文化单位性的一种表现。
       (二)什么叫“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企业精神。一个成熟的企业,一般有两种属性:一种是物质企业的属性,包括企业的一切人、财、物力;另一种是文化企业的属性,包括员工的认识、素质和言行规范,企业的宗旨、经营管理的理念和服务要求,企业的创造性,企业的声誉、风格和社会影响,企业的形象和标识等。商品或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或价值)等。产品和服务的文化附加值,不但决定于它的品质是否上乘,价格是否合理,效能是否适用,而且有时因供应对象和用途不同,其文化附加值也不同。例如售出的商品是用于救灾、救济或调控供求,其文化附加值就大。如果把它称作企业文化,它的文化属性可以不怎样突出,从属于物质企业属性,而且可以具体属性不完全统一和不成套的。而如果称作文化企业,那它的文化属性必须是突出的,相当凝聚、沉积、稳定,成套和形式内在统一的文化体系,这个企业不仅经营产出物质产品,而且经营造就扩散文化影响,文化因素不是附属于物质因素,而是与物质因素并驾齐躯。
       先进而正面的企业文化,例如和谐的企业文化,是不会自发形成的,而必须培育打造才能形成,包括公有制企业也是如此。而落后的负面的企业文化,则会自发形成,公有制企业也会自发形成落后的负面的企业文化。
      (三)和谐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作为文化企业的文化属性范围非常广泛,是在企业活动中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要打造和谐文化企业,有几个要点,是要抓住的:一是和谐文化的本质。和谐文化的具体内容,千言万语讲不完,而其本质则是一句话:“共建、共赢、共享”。二是和谐文化企业的核心。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只在和谐社会宏观上表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但没有从和谐文化企业的微观层面讲述核心价值观。我认为我们自己可以创造,长安供销社的提法(不知是否也是东莞供销社的提法)是:“与顾客共益,与客户共赢,与社员共享(应当也是与员工共享),与社会共荣。“我认为这几句话符合中央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符合东莞市供销社的实际情况,反映了供销社的宗旨与优良传统,反映了当今时代精神,反映了供销社的经营理念,包含了先进员工的精神,基本体现了和谐文化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东莞市供销社的领导根据和谐理念的精神,又提出“感恩思想”的概念。我认为这个提法与和谐理念是相通的,是以“动之以情”的方法来达到“晓之以理”。中国有一种传统美德,就是房玉强副调研员引用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对我们有恩,我们要感谁的恩呢?不只感父母之恩,不只感曾经提携过我自己的“贵人”之恩,还要感党、政府和上级之恩(包括私营企业要感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开放政策之恩,感顾客、同行、合作者、社会之恩,倾自己全力,多做贡献,以报全社会之恩),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共建、共赢、共享。
       (四)理解“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要以人为本,和谐社会要以人为本,和谐文化企业也要以人为本。物质资本是以货币为本的,它的主要手段是通过积聚,通过低价入,高价出实现的。而文化资本则是以人为本的,通过先进意识的培育和传承实现的。以人为本是双向作用的,我们的一切政策和活动都是从提高人的幸福出发,都是为了人的幸福,包括一切人的幸福,而人的一切幸福源泉,都靠人来创造的,不只是靠精英,而且要靠一切人来创造,不管什么人,只要经过培育和挖潜,都会为自己和为别人创造幸福。有人新概念叫“人性化”。什么叫“人性化”呢?我认为简而言之,要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为基础,再加上这个“为”(即服务),不仅针对共同的人的需求服务,更要为“具体的人”(各种特点特性)的人特殊需要服务。(编辑:市社市场信息科)
 

首页  |   站点地图   |   关于我们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2 Dongguan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s All Rights Reserved
东莞市供销社合作联社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粤ICP备05107497
地址:东莞市东城区育华路华润广场三楼 邮编:523109